|
|
|
|
|
|
|
|
|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简讯

温大附小:面对面赏瓯绣艺术,手把手教穿针走线

时间:2018-12-26 15:45:20 浏览:158746次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24日,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多功能厅迎来一位特殊的奶奶——温州瓯绣守艺人施成权老师。她将给温大附小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盛大的非遗作品展示与手艺体验。

    瓯绣,又称画帘,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苏绣、蜀绣齐名。百余年前,瓯江地区即出现了绣庄绣铺。瓯绣盛行于民间。融山水、人物、走兽、书法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于一方绣布,技艺高超,精美非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2006年瓯绣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申报的瓯绣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瓯绣这门温州传统手艺既面临传承困局,又迎来创新机遇。

    施成权老师出生于瓯绣世家,其奶奶和父亲均为优秀的瓯绣技师。施老师本人自幼勤勉好学,加上家庭的耳濡目染和名师指点,自小深谙瓯绣风华,终成就今日大师风格。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也多次捧起艺术大赛的奖章,为发扬瓯绣艺术可谓竭心尽力。

  施老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她为这次分享会专门挑选的精美的瓯绣作品。秀丽祥和的花草,栩栩如生的飞鸟,惟妙惟肖的猛兽,这些动人的绣作果然引起全体同学的阵阵惊呼。在欣赏一幅幅瓯绣作品的过程中,同学们领会了施老师介绍的瓯绣的三种基本类型,即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其中技艺难度最大,也最“神奇”的当属双面异色绣。这次展出的双面异色绣作品是施老师自己的成果,一面是毛色金黄的老虎,瞪眼闭嘴,不怒自威;另一面也是老虎,不过构图迥异,此虎毛色灰白,作张嘴怒吼样,尽显王者风范,呼之欲出。薄如蝉翼一方绣布,竟能绣出双面异图异色的效果。

这些精美的瓯绣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原来如书法一笔一划都有讲究,瓯绣的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均有千秋。瓯绣针法繁多,方能作得纹理各异,造型准确。如国画看似简单,实则笔法多样,方有意境凡。施老师介绍说,瓯绣的针法很多,有齐针、切针、套针、接针、施针、滚针、蔬针、掺针、断针、侧针、包针、缠针、网针、盘针、游针、长短针、打子针、人字针、八字针、排排高、匹匹非咬等二十几种针法,图案的不同疏密、层次、色彩变化都要用不同的针法加以刺绣,才能生动活泼。因此,瓯绣所绣制出来的绣品构图精巧、造型生动;画绣结合、虚实有度;纹理分明,色彩鲜亮。听闻瓯绣文化这般精深,同学们啧啧赞叹。

     

接着施老师现场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亲自体验瓯绣。机会难得,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跃跃欲试,现场气氛极其热烈。最后,少数几位同学在同学们无比羡慕的目光中开心地走上舞台,成为今天的幸运儿。绣布,绣图,绣匾,绣针,各色丝线,早已一应俱全地在桌台上准备好了。毫无刺绣经验的同学们虽然内心兴奋,但面对这些复杂的“道具”显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施老师和助理绣师早有经验,两位老师分别站在同学们的身边,手把手地教大家穿针,分析,构思,走线。“一般花瓣的绣法是用相近的颜色,每次从上面一层的下半部分盖上去绣下来,这样就能绣出花瓣的渐变效果,而且更立体自然”,“运针的时候要平稳,用力均匀,要不会坑坑洼洼画面不平整”,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台上的同学们逐渐上手,摸索到一点瓯绣的技巧了,一针一线有模有样,俨然化身现代“瓯绣小技师”。他们专注的眼神,颇具神韵的针法,山水渐显的绣面,都实时投影到舞台的大屏幕上,惹得台下的同学都想上台一试身手,又担心自己掌握不住这种看起来好有难度的技巧,全场气氛既兴奋又紧张。

  美妙的瓯绣分享会在各班轮流近距离参观瓯绣作品中慢慢落下帷幕。同学们排着队,与奇花异草竞开放,与飞禽走兽共徜徉,宛如穿行过悠久的历史长廊,遇见瓯绣——这一温州古老的艺术正从旧时光走向新时代!

 
主办单位:温州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06-2024 © 温州民办教育网 返回顶部↑
电  话:0577-88278027  88278026 复制或传播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传  真:0577-88278027 浙ICP备05001412号  
地  址:车站大道737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行政楼二楼201室 邮政编码:325027  
电子信箱:511973227#qq.com(把#换成@)  
Q  Q:511973227   (QQ在线时间09:00~16:30,双休及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