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开辟出民办教育的一条大路
2012温州市民办教育高峰论坛暨民办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3月30日上午,在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信息大楼报告厅里,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的“2012温州市民办教育高峰论坛暨民办教育年度工作会议”隆重举行。论坛邀请到了全国民办教育专家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建平(开封求实学校董事长、校长)作讲座。当天下午还举行了“民办教育的品质提升和品牌经营”学术沙龙。
荟萃名家教育,关注改革进程,凸显前沿理论,汇聚思想风云,推动温州民办教育借智登高。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在主持论坛时开宗明义点明了举办民办教育高峰论坛的目的。
民办教育高峰论坛现场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讲话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作《民办教育的宏观思考与微观生存》讲座
开封市求实中学校长张建平作《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讲座
卢志文:民办教育的宏观思考与微观生存
对于当下的民办教育,卢校长说,民办学校在“温暖的宏观话语”和“严酷的微观环境”中步履蹒跚地前行。虽然获得不断的进步,但是今天依然不能改变其整体发展疲弱的基本现实。“当初民办教育是作为‘鲶鱼’进入中国教育生态的,这条‘鲶鱼’在内湖已遍体鳞伤,精疲力竭,根本无力游向外海,更难在国际教育的大洋中有所作为!”卢校长说。
他认为,三个问题在民办教育当中很鲜明:方向不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扶持不够,学校生存状况堪忧;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我们希望能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开辟出民办教育发展的另一条大路。”他说。
“我们已错失许多机遇。我们耽搁的不是民办教育,而是中国教育;我们错过的不是教育振兴,而是民族复兴的机会。”
卢校长认为,民办教育发展的缓慢,从国际教育视野来看,是错失了在国际教育竞争中的话语权。“根据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统计,国际留学生一年为美国带来213亿美元的收益。其中,中国留学生贡献最大。中国每年有10多万名中国学生去美国高校就学,近年更是呈井喷式增长,并出现低龄化、优质化、平民化倾向。受制于体制,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中几乎没竞争力。”
“底线+创造,这是我们推进一切事业繁荣进步的铁律,教育也是一样。”
对于教育,卢校长认为需要公平,也需要效率。“教育需要均衡,更需要差异。只有均衡就不会发展,就像河流,两边的水位一样高,水就不会流动了,有落差、有差异,水才是流动的。”卢校长说。所以他建议,“公益部分,要做到公益到位、公平到位、均衡到位。发展部分,则要敞开发展、充分发展、跨越发展、跨域发展,这就是底线+创造,是我们推进一切事业繁荣进步的铁律,教育也是一样。”他说,“‘办好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两者兼顾,就是底线+创造。保底靠政府,繁荣靠市场。公办保均衡、促公平、护底线、减少择校需求。民办抓环境、求发展、促繁荣、满足择校需求!”
“民办学校的生路和出路在应对挑战中寻找,民办教育的成就与价值,在创新创造中赢得。”
对于民办教育,卢校长认为,除了要在宏观上争取良好的环境之外,更要在微观上下工夫,以优质的服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赢得丰富的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支撑更优的发展。教育的产品是服务,只有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让家长买单。正因如此,他提出了对一个教师的五维评价: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佩服、领导信赖、自我认同。因为,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享受者、家长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同行是教育服务的协作者、领导是教育服务的组织者、教师是教育服务的实施者。
张建平:用为女儿办一所学校的理念办学
对于自己1993年创办的开封市第一所民办学校——求实中学,张建平校长说,最初的想法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而凭借着自己的名望,从刚开始只有一个班,发展到2011年拥有48个班级、5个校区的学校,成为开封市民办教育的一个品牌,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张校长说自己有五个秘诀。
第一个秘诀:校长要有人格魅力
有一句话说一个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张校长说自己非常认可这句话,“每次招生时,很多家长排队报名,说就冲着张校长的人格魅力来的。”她说,“要想别人认可你,首先要让家长认可你,家长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有人说你好,就会传给很多人。说实话,学校的环境安全、硬件、软件投入,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但是让自己的人格被家长认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让家长感觉到你的人格魅力,那么学校就有了好口碑。我喜欢‘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我通过不断思考和写作,让自己一步步得到提高。”她说。
第二个秘诀: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张校长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她很认同中医学中的一句话:“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我每周有一个接待日,每周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写一写这个星期我是怎么工作的,我为孩子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快乐环境,要求家长也给回信。有了这样的沟通桥梁,就消除了家长和学校之间很多纠结的事。”她说。
第三个秘诀:提升个体素质
“我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在反思,我们的老师怎么办?老师的理念、思想、人文素质是我们制胜的关键。我们要求老师也写博客,一个月写1~2篇博文,有专人给博文打分。”张校长说,“我每个月给老师送一本书,要求老师做阅读批注,必须要有看的痕迹,这也要打分。另外,我们还开读书座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什么老师,都在提升。只不过是提升速度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
第四个秘诀: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张校长说,精诚合作是学校升学率高的原因。“我们独创了‘整体达标’计分法,就是计算这个年级段某学科所有班级的分数标准差。比如小组有6个人,如果当中一个人的班级考得非常好,其他人的考得不好,对不起,考得最好的老师也没有奖金。”正因如此,考试完了,大家最关注的是整组有没有达标。
第五个秘诀:给学生最好的阳光
“我认为人文素养是一个学生成长中的精神营养,一本好书、一首好诗、影视片中的偶像人物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德育熏陶很重要。”张校长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了学校研究的课题。“我们编写了一整套德育的教材。同时开展每天一篇美文欣赏和批注、每周一个名家的视频、每月一次学科活动等。”张校长说,“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像正在快速成长的禾苗,需要阳光雨露。而这些是最好的阳光、雨露。”
“民办学校品质提升与品牌经营”沙龙
直面民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论坛讲座结束后,下午2点,“民办学校品质提升与品牌经营”的学术沙龙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温州市民办中小学校长代表和省一级幼儿园代表对话卢志文和张建平两位校长,沙龙由温州市教育局中教处处长吴建军主持,大家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了一些困惑和心得。
民办学校品质提升与品牌经营对话沙龙
市教育局中教处处长吴建军主持沙龙
学校的产品是什么?
卢志文: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现在我认为是服务。既然我们的产品是服务,我们就要集中全力去打造这个产品,我们有了评判这个产品的标准,我们也有了完善提高我们产品质量的路径,同时购买教育服务的家长也自然就获得了上帝的地位。很多人说在教育的这个观念当中有一个上帝不好,但假如没有任何一个监督和评判我们质量标准的力量存在,那教育的质量是没有办法保障的。
张建平:我们的家长放弃公立学校的免费待遇上私立学校,图的就是服务和优质教育。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进商店购物的时候有一个柜台,你要什么,服务员就给你拿什么。而现在感觉不一样,我去超市买东西,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供我任意选择。我不仅仅是在买东西,也是在享受买东西的过程。服务意识,就是一个民办学校要给家长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产品。服务意识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就是要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家长享受选择的权利。
如何提升品质,经营品牌?
卢志文:今天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成熟,一个成熟的社会,它的品牌效应越明确,这是社会的一个特征,随着供给的多样化,今天的教育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打造品牌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一个学校品牌建设有6方面是必要的:准确的品牌地位、稳定的品牌内涵、丰富的品牌联想、精心的品牌维护、广泛的品牌忠诚、一流的品牌人物。
张建平:品牌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校,学校墙上有一行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学校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中国有些民营企业为什么消失得那么快,原因就是有的老板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严重。作为一个想把品质搞上去的人,必须是一个对事业充满激情、对这个学校投入生命的人。
对温州民办教育的建议
卢志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温州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是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这次我了解了一下温州民办教育开放的尺度,凭良心说,离我想象的还有一定差距。我觉得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解决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老师身份一致的问题,另一个是充分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中国民办教育最要突破的是观念,思想上要真正的解放。当年我们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勇气,那么现在我们也应该有当年那样的胆识。(2012-4-1 温州晚报 第16版 鲍良兵/文 王桂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