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学校教科书、作业本的选用情况,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控制办法,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安排等,都要进行公示。家长可以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后,通过学校公示栏、校园网等途径了解相关情况。
浙江省为狠抓减负动了真格,自8月下旬推出“减负令”以来,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形式进行督查,以确保减负工作严肃有效,在此过程中已查处了两名衢州市衢江区的校长,责令其免职。减负,从此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将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等都要签订相应的减负工作责任书。对于各地各中小学校的减负落实情况,上至省教育厅,下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将进行通报。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将成为考核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条件,减负执行不力的将切实加以追究。
《科学》内容过多,将会有所调整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总体上推动了我省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初中教师反映学科内容过多,教学要求过高,尤其是《科学》课,很多教师都觉得课时不够,规定的内容上不完。
针对这一问题,省教育研室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县区教研员等进行了研讨,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我省初中阶段学科现状,对我省目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有没有要求、与小学或高中内容有没有重复、相关学科内容有没有交叉、学校是否具备教学条件等依据,我们对6门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有超过270个课时的内容将不再作教学要求或调整为选教内容。其中,华师大版《科学》有近五分之一的课时得到调整,浙教版《科学》得到调整的内容也超过十分之一。”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说。
初中毕业考难不难,要统一进行评估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内容甚至成了不少初中教师开展教学的“风向标”。
为此,省教育厅将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重点评价试题是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难度控制是否得当,有否出现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对初中教学能否发挥正确导向等。
评估采用自评与集中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省教育厅将每年组织专家对全省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开展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对各设区市教育局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对命题中出现较大问题、造成不良反响的单位,将回收其命题权。
学生负担重不重,大家一起来评判
学生的课业负担到底怎么样,是一个很难衡量的问题。这次,省教育厅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让大家来评判。
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的对象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街道(乡镇)政府相关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以及全体教师,征求方式包括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征求意见会,设置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
学校有没有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没有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加快新课进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量?是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校或异地进行集体补课?考试管理制度规不规范?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有没有保证?有没有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给学生和班级排名次?招生制度规不规范?这些都是征求内容。
各市、县(市、区)及学校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校学生负担征求意见的具体办法。对征求到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将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并分层次向教师进行转达反馈,积极整改。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学校家庭紧密联系
学生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早上起床的时间、班主任要求到校的时间、完成不同学校家庭作业分别需要的时间……以前,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可能不一定掌握。以后,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因为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校建立学校层面的“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这些点在全校家长中随机抽取,他们的职责就是每周提供一次“负担”情况调查表,调查表由家长或学生填写,无记名投入学校的校长信箱,帮助学校领导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采取针对生的改进策略。
要真正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小,仅仅依靠教育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学生家长一起来努力。建立包括“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在内的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就是为家长参与减负提供渠道,更好地激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减负的积极性和主动,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今后,各中小学将在每学期初召开减负宣讲家长会,在学期中召开减负反馈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经验与做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各中小学还要通过家校通、家长访校、校报、家长沙龙等形式,构建“家校进步共同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家校合作指导员、心理健康指导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到这个共同体中来,及时宣传减负的新政策新措施,讨论家长关心的问题。(浙江在线·教育频道2010年11月12日)